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,上海的一场电竞赛事成为了事件的起点。
大连工业大学学生李X莳与乌克兰退役电竞选手Zeus在此结识,随后两人便火速在一起了。这本是个人隐私范畴内的行为,然而,Zeus接下来的举动却彻底打破了这份私密与平静。
这位Zerus回国以后,将未打码的亲密视频发布至粉丝群,还配上了含侮辱性言论的配文,还说这个女孩就像是“廉价牛排”一样容易得到。这一行为如同一颗“炸弹”,瞬间在国内外舆论场引发了轩然大波,让李X莳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心。
2025年4月,大连工业大学启动了对李X莳的处分程序。校方尝试多种方式送达《拟处分告知书》,却均未成功。
直到2025年7月8日,校方在官网发布公告,拟对李X莳作出开除学籍处分,并且实名公开其姓名。这一消息一经公布,立刻引发了法律界的强烈质疑。
有专业人士指出,校方在援引法律条款时存在明显错误,混淆了“退学”与“开除学籍”这两个不同概念,这无疑让处分决定的合法性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实名公告这一做法,涉嫌严重违反关于隐私保护的规定。在法治社会的今天,这样的操作实在令人费解,也让人对校方的处理方式产生诸多疑问。
就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,2025年7月14日,Zeus在社交平台公开道歉。他否认已婚传闻,声称视频“无露骨内容”,还指责李X莳隐瞒有男友的事实。这一回应犹如火上浇油,让原本就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,舆论的焦点也在不断转移和扩散。
从法律层面深入分析,校方的处分行为存在诸多漏洞。法律条款的错误援引,可能导致整个处分决定失去法律依据,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。而实名公告这一行为,更是对学生隐私权的公然侵犯。
道德层面,Zeus的行为无疑是不道德的典范。将他人的私密视频随意公开,并加以侮辱性言论,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,更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严重践踏。而校方在处理此事时,是否充分考虑了道德因素,是否在惩罚与教育之间找到了平衡,也值得深思。
部分舆论认为校方的处分过重,毕竟学生处于成长阶段,犯错在所难免,应该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。校方的责任不仅仅是惩罚,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走向正途。
“李X莳事件”就像一面镜子,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在法律、道德和隐私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。这起事件不仅仅关乎李X莳个人的命运,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对法律尊严的维护、对道德底线的坚守以及对个人隐私的尊重。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以公正、严谨的态度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,依法依规处理,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。同时,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成为一次深刻的教训,促使社会各界加强对法律、道德和隐私权保护的重视,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、和谐、法治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