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业管理的“深渊”,在2023年的一起受贿案中暴露无遗。物业费,这本是保障小区正常运转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合理支出,却在部分人手中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。以四川成都为例,这座拥有2万多个小区、超1500万城市居民的城市,每年物业费总产值高达530亿元。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,本应成为改善小区环境、提升服务质量的坚实后盾,却沦为某些人中饱私囊的“摇钱树”。
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,业主们对物业的不满早已溢于言表。每年缴纳数百甚至上千元的物业费,换来的却是服务质量的严重缩水。供气、供水、供暖等基本生活保障时常掉链子,垃圾清理不及时,小区环境脏乱差。当业主带着问题向物业求助时,得到的往往是敷衍塞责、百般推诿。长此以往,问题越积越多,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。
物业费收费不透明,更是加剧了业主的不信任感。业主们交了钱,却不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,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,却要按时足额缴费。一旦业主对费用提出质疑或拒绝缴费,物业便立即变脸,穷追不舍地催缴费用。这种“催费紧、办事慢”的作风,让业主们深感无奈与愤怒,对物业的信任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摩擦中消磨殆尽。
物业乱象积弊已久,整改之路谈何容易。然而,在成都,一场物业改革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如今,成都部分小区已上线“成都智慧物业”程序,这一创新举措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物业整改的前行道路。
通过该程序,业主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所缴纳的每一笔物业费的明细,了解资金的具体流向,真正实现了物业费收支的透明化。同时,程序还为业主提供了反馈问题的渠道,一旦业主对小区收费或服务不满,便可直接在平台上投诉。物业公司的信用分将因此受到影响,而信用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业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发展前景。
信用分制度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时刻督促着物业公司积极履行职责。一旦被扣分,物业公司必须在三天内完成整改,并向业主解释问题、处理诉求。整改完成后,还需接受相关部门的核查,只有通过核查,信用分才能恢复。这种严格的监管机制,极大地提高了物业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,让业主们切实感受到了物业整改带来的变化。
此外,成都还完善了物业信用评级办法,定期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核查,确保物业真正发挥服务业主、维护小区秩序的作用。信用分高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,而信用分低的企业则将面临严格的限制和处罚。这种良性竞争机制,促使物业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以赢得业主的认可和口碑。
尽管信用分制度为物业整改提供了有力抓手,但人们仍不免担忧,部分企业可能会“破罐子破摔”,无视信用分和业主体验,继续我行我素。针对这一问题,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条例,加大对物业企业“不负责”行为的处罚力度,提高其违规成本,从源头上引导物业服务回归正轨。
如今,对物业企业的管理和处罚标准更加明确,执行流程也更加便捷高效。同时,针对“老破小”小区与物业公司矛盾频发的问题,相关部门实施了专项行动,将物业费纳入专门的资金账户管理,业主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小区的收支明细,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公开透明。
物业整改的最终目标,是让业主真正成为小区的“主人”,让物业公司回归“服务者”的本位。业主们花钱购买的是服务,而非管理。物业公司应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,摆正自身位置,明确管理边界,该管的管好,不该管的绝不越界。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,出现矛盾要积极沟通,以实际行动赢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。
物业整改之路虽充满挑战,但成都的实践已证明,只要方向正确、措施得力,物业乱象终能得到根治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物业改革的浪潮中,更多城市能够借鉴成都经验,打破既有规则,重塑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和谐关系,让每一个小区都成为业主温馨、舒适的家园。
来源 | 人民日报、墨染史程
声明 | 发布内容仅供分享普及,若有错误或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处理,感谢各位的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