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back

微信图片_20220123175140.jpg

把自己变成“桥梁”连接传统工业和AI技术

我是影行(化名),一个负责烧垃圾的程序员。日常工作就是观察焚烧炉里的火焰亮不亮,垃圾多不多,炉膛温度够不够高。听起来是不是还挺轻松?可是,想到要把这些我观察学习到的成果教给AI,让它能够自动控制烧垃圾,我差点熬白了头发。

事情要从两年前加入阿里云“工业大脑”团队说起……

这是一个神奇的团队,程序员不仅要会敲代码,还得下车间研究传统工业的产线工艺。我的同事们就遍布在大江南北的水泥厂,钢铁厂和橡胶厂的车间里。

而我,半年里就去过三个车间,一个是烧垃圾的,另外两个也是烧垃圾的。


影行去过的垃圾发电厂之一,把自己当成“菜鸟工人”垃圾焚烧是当下的朝阳产业之一,通过现代技术焚烧处理的垃圾,不仅实现了无害化处理,焚烧的余热还能供给发电。但焚烧炉长时间的自动投运及运行参数的稳定性,一直是行业难题。

因为垃圾的种类多变,每一次进入焚烧炉的垃圾成分可能都不相同,热值相差最大可能达到上千,这让焚烧炉的温度波动加剧。而850℃是底线,低于这个温度,就有可能让烟气中产生有害物质二噁英。

过去,焚烧炉的进料、风量等都由工人们手动操作。如今想要让AI来自动控制,无疑是难上加难。

我必须先学习了解垃圾焚烧的工艺流程,再对燃烧温度、烟气含氧量、主蒸汽流量等十多个变量间的协调关系了如指掌,才能把算法和各个场景结合。

说实话,很难。而且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。比如有一次,我在广州的一个垃圾发电厂,那时候一共有6台炉子需要让AI给一线操作员做进料推荐,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。我到车间的时候,其中一台炉子的算法模型已经建好了,可当我们准备推行到剩下五台的时候,发现这个算法失效了!

AI推荐的垃圾进料量不如工厂老师傅判断得准,那时候压力一下就增加了。不过驻场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。

我们就把自己当成一个菜鸟级别的技术工人,虚心请教、不懂就问。天天跟着一线的师傅上班、一起吃食堂,时刻准备着“偷师”——说不定多和师傅聊聊,方向就有了呢?

同时我们也把垃圾焚烧的五个步骤——垃圾发酵、垃圾焚烧、热能回收、烟气净化、炉渣处理一遍遍熟悉过去,再将出问题的环节拎出来,翻查历史数据,然后一次次去调试算法。

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我们排查了所有变量,也和老师傅反复交流,排查出影响AI推荐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进入雨季后,垃圾燃烧状况改变,模型缺少相应的历史数据支撑。解决了这个问题后,也让我对垃圾焚烧工艺的了解进一步加深。

当AI和传统行业产生化学反应

像这样因为一个关键变量卡上十天半个月的情况很常见。有时候,也会因此收到一些质疑:

“半路出家学烧垃圾,还想和AI结合,学得明白吗?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可能有失误,让AI来控制靠谱吗?”

虽然理解这样的心情,但更多时候心里是憋着一股劲——越是看似远离AI的行业,一旦产生化学反应,所产生的能量越是巨大。

如果能让AI实现垃圾焚烧炉的“自动驾驶”,不仅能够大大减轻一线操作员的压力,让企业增效提高发电量,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环保都大有裨益。在重庆的那个垃圾发电厂,我就是靠着这股劲做成的。

当时面临的难题还挺严峻,那是一个采用“炉排炉”结构的垃圾发电厂,目标是让AI实现焚烧炉的“自动驾驶”。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个炉型结构的“自动驾驶”,一切又是从零开始。

再有,“炉排炉”是垃圾焚烧最主流的炉型,如果这次的“自动驾驶”实现不了,那我们的工作或许也就到头了。业内现在做这个的成功案例也少,一旦我们能做成,那就是一个里程碑般的进步。

那段时间,我和同事不是在梳理、采集数据,就是通过海量的数据还原焚烧链路,研究AI怎么处理实时数据、怎么控制设备。车间里的工人是三班倒,我俩基本能熬走两班。日常就是两点一线,在重庆两个月没去过城区,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才去附近吃火锅释放一下。

最后测试结果出来,AI运行的效果比起人工运行结果提升非常大。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垃圾焚烧的自动投运率达到96%以上,锅炉蒸发量稳定度提升38%,汽机进汽压力稳定度提升60%。

这个效果让原来有质疑的一线操作员也被打动。以往他们一天要操作上万次,现在交给AI,他们的操作强度大大降低。

我想这个可能也是支撑我在这个行业持续钻研的动力之一。虽然每次啃工艺、采数据、建模型的过程都非常晦涩枯燥,但是每一次的成果都会让我感觉这份工作是真实有意义的——我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到一部分人,去影响一个行业。

不仅是我,整个“工业大脑”团队也是这样。

我们是“算法专家”,也是烧垃圾、烧水泥、炼钢、炼橡胶的“新工人”。有时候大家也会开玩笑:我们一起学的代码,最后你烧上了水泥、他炼上了钢铁,而我烧好了垃圾。

我们就像是一座座“桥梁”,连接着传统工业和AI技术。

如今,全国有100座炉子都装上了阿里云工业大脑,实现“自动驾驶”。我也马上要进我的第十个垃圾发电厂了,为300座垃圾焚烧炉的目标努力。

也许前方还潜伏着更多未知的难题,但没关系。这一行本来就是个可以一直改进的事,随着我们做得越多,积累得越多,肯定会越来越好。

更何况,现在不是我们在孤军奋战了。忘了说,去年开始我又多了一个身份,“烧垃圾教导主任”,把我们的算法技术教给行业伙伴,让更多人加入AI烧垃圾的行列。

来源:阿里云


Copyright 2015-2023
山西扶摇而上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版权所有
晋ICP备15006409号     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635号